以勤为径 以思为舟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此刻,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,耳畔回响着激昂的国歌,我想起《诗经》中的句子: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这面旗帜见证过战火纷飞中西南联大师生保护典籍的壮举,凝望过戈壁深处钱学森带领团队演算数据的深夜,今天,它正注视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求学之路。
一、学习是文明的基因密码
当殷商甲骨文的刻刀划破龟甲,当敦煌莫高窟的经卷穿越风沙,当北宋活字印刷的墨香浸润宣纸,中华民族用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:学习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。孔子“韦编三绝”研读《周易》,祖冲之在星图中推算圆周率,王贞仪在闺阁中演算日月食——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。
从历史长河到数字时代,今天的我们何其幸运:指尖轻点就能遨游数字图书馆,实验室里可以复现牛顿的光学实验,在线课堂让我们与全球名师对话。这不仅是时代的馈赠,更是每个求知者的机遇。正如王夫之所言:“学愈博则思愈远”,当我们手握文明的火种,便肩负着照亮未来的使命。
二、高效学习的三重境界
站在先贤的肩膀上,我们既要仰望星空,更要脚踏实地。
1. 专注力修炼场
心理学研究表明,持续专注25分钟后的5分钟休息,能让记忆效率提升40%。当我们用“番茄钟”切割时间,用“两分钟法则”处理琐事时,实则是与浮躁时代争夺注意力的战役。明代学者宋濂“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”的执着,与今天我们抵抗短视频诱惑的定力,本质上都是对专注的坚守。
如果说专注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,那么思维便是探索真理的罗盘。
2. 思维力锻造术
数学家华罗庚曾说:“读书要从薄到厚,再从厚到薄。”面对一道数学题,不妨先画出思维导图,标注出题眼与陷阱;背诵古诗时,尝试用“画面联想法”将“大漠孤烟直”转化为脑海中的电影镜头。正如费曼学习法揭示的真理:真正的理解,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人讲清复杂问题。
个体的智慧终有边界,而群体的碰撞能点燃思想的烈焰。
3. 合作力升华录
雅典学园的廊柱下,苏格拉底用“产婆术”引导学生思考;宋代岳麓书院的庭院中,朱熹与张栻“三日夜而不能合”。今天的我们组建学习小组时,可以尝试“拼图教学法”:每人深入研究知识模块的一角,再像拼图般共同构建完整认知版图。这不仅是知识的共享,更是《论语》中“君子以文会友”的现代诠释。
三、坚持是穿透时光的箭矢
方法与热情如同双翼,而坚持才是托举梦想升空的气流。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炮火中保护典籍,杨振宁在战地茶馆演算薛定谔方程,江梦南在无声世界靠读唇语考上清华——这些故事让我们看见:学习的终极意义,不在于试卷上的分数,而在于培养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生命韧性。
当我们翻开练习本,写下的不仅是解题步骤,更是对自我的承诺:为一道错题修改三遍笔记时,我们在对抗遗忘的曲线;在晨光中诵读第100篇英语范文时,我们在雕琢语言的肌肉记忆;在实验室重复第20次数据测量时,我们在践行科学家钱三强所说的:“科学没有捷径,真理需要千百次求证”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,此刻五星红旗正在我们头顶猎猎招展,它见证过两弹一星腾空的烈焰,凝视着天宫空间站的轨迹,也将目送我们这一代人踏上新的征程。让我们以书为舟,以笔为桨,在知识的沧海中乘风破浪——因为今天的每一页书、每一道题、每一次追问,都是在为民族复兴的星空增添新的星光!
谢谢大家!
(供稿:黄瀚文 初审:方园 终审:张婷婷)